日期:2017-12-04 瀏覽次數:75
網絡大病眾籌摻假,不僅對捐助者造成情感傷害,也損害了網絡募捐平臺的公信力,影響網絡慈善事業的發展。“網絡可以被治理嗎?”全球互聯網普及早期,這個問題頗具前瞻性。20多年過去,問題已從“能否治理”變成“如何治理”。網絡暴力、兒童色情、恐怖組織利用……當大病、重病不期而至,互聯網大病眾籌平臺成為許多貧困患者及其家人的“救命稻草”。不過,在網絡慈善的發展過程中,有關“騙捐”的質疑一直如影隨形。去年,24歲的重慶小伙王浩(化名)因患尿毒癥在網上募捐8萬多元,幾個月后,他全款買了一輛10多萬元的SUV車,引發了眾多捐助者的不滿。一名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學生眾籌500萬治療白血病的消息同樣引發質疑,一些在德國留學和工作的華人介紹,在德國的注冊大學學生都需要購買強制公保醫療保險,治病和藥費大部分都是可以報銷的。
在中國,90%的兒童在生活中接觸互聯網,56%的孩子初次上網年齡低于5歲。中山網站建設互聯網如一扇門,為孩子們打開了一個充滿各種可能而又精彩的世界,使他們能夠在其中連接、學習、娛樂。但是網絡世界也對兒童的安全和健康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風險,網絡沉迷、網絡欺凌、網絡性侵、網絡隱私泄漏等已經讓少年兒童受到了身心傷害。經歷多次網絡悲劇之后,英國社會全方位行動起來。在政府倡導下,家中有5至15歲少年兒童的英國家庭中,近半數主動安裝了過濾軟件以保護孩子免受不良信息影響;英國電信、維珍網絡等主流網絡服務提供商把自動屏蔽色情網頁作為所有新用戶的默認設置。
盡管互聯網帶來了種種益處,但網絡也像一堵看不見的墻,將孩子的世界與家長的世界隔離。中山網絡公司這堵墻類似一道蠶繭,寓意看不到的隔閡。“政府進行網絡治理,應該被視為一項公共服務?!蓖宋鲗τ浾哒f,在網絡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公民權利不受侵害,是政府應有的責任,過濾、屏蔽等都是必要的技術手段,問題只在于如何提高效率和準確度,減少“副作用”。 根據我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向上網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并保證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合法。
許多虛假大病眾籌項目并不是完全虛假,而是半真半假,“患病是真、缺錢是假”,患者家里明明有錢,卻要通過眾籌的方式獲得醫療費。對這種情況,單靠眾籌平臺的審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動社會監督,真實還原申請人的家庭經濟狀況,讓裝窮騙捐者現出原形。
只有提高騙捐的風險成本,才能讓別有用心者望而卻步,讓真正困難者獲得更多受助機會。
鏈接:http://www.friendsatrest.com/news_1278.html
8年
500多家
1000多家
8技術
品牌咨詢熱線:
13450950128